對于瓷磚行業來說,今年可謂是內憂外患。
產能過剩,產品附加值過低,國際競爭力不強,利潤菲薄單薄又遭遇多項反推銷調查。
面對如斯困境,陶瓷行業未來的出路在何方?
內憂:產能過剩利潤菲薄單薄
跟著陶瓷企業不斷擴張、出產線不斷擴充、出產總量不斷擴大,造成產能嚴峻過剩,供需失去平衡。實際上,我國雖是一個陶瓷出產大國,卻不是一個強國。產品以中低檔為主,附加值較低,在國際市場售價不高。
據告知,一個價格0.7美元的陶瓷口杯,出口到歐盟售價約為3.5美元,但海內企業僅獲利0.1美元。其余大頭被國外經銷商拿走,他們除去運費等開支約1.5美元,實際獲利超過1美元,是我國出產企業獲利的10倍。
中投參謀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陶瓷企業利潤菲薄單薄,主要在于本錢高企以及銷售價格相對便宜。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產品同質化嚴峻,并且各大廠家銷售市場集中度高導致市場競爭激烈,為了進步銷量并據有市場份額,陶瓷企業不惜降低價格,薄利多銷,這就導致了行業普遍利潤菲薄單薄。
“上游原料高漲也是造成陶瓷企業利潤菲薄單薄的原因之一。”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夏高生說。
此外,因為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也讓陶瓷工業面對的產能過剩題目更加嚴峻。夏高生表示,房產宏觀調控制約了市場需求的增長,使得價格競爭激烈而提價難題。
外患:面對多起反推銷
中國陶瓷產業協會透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是日用陶瓷第一大出產國,產量約占全世界的70%,此外,我國日用陶瓷在歐盟市場據有率已經接近五成,是歐盟日用陶瓷第一大入口國。據中國陶瓷產業協會統計,去年我國出口歐盟廚餐具累計金額超過7億美元。
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關于歐盟對我國陶瓷廚餐具開始反推銷調查的通知》,公布對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陶瓷餐具及廚房器具發起反推銷調查。
此前,2011年9月歐盟對中國瓷磚反推銷案作出終裁,征收最高達69.7%的懲罰性關稅,且有效期長達5年,并可視情況延長。這是一次影響范圍最廣、涉及金額最大的中國陶瓷行業反推銷案,涉及金額高達7億美元,涵括企業超2000多家。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陶瓷業面對的第一起反推銷事件。
據商務部動靜,印尼反推銷委員會在今年年初也發布了對中國陶瓷餐具產品反推銷調查終裁表露,擬對上述產品征收87%的反推銷稅,這是今年陶瓷行業遭遇的首個反推銷。
“歐盟展開對我國陶瓷餐具及廚房器具的反推銷調差,其調查期間將會降低我國陶瓷出口數目和出口額。”鄒明曉說。但同時,此次反推銷對我國陶瓷業的長遠發展也有好處。“目前的陶瓷企業缺乏自主立異能力,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有業內人士說。鄒明曉以為,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國陶瓷不斷完善治理和經營,晉升產品質量和市場透明度。若歐盟調查后我國陶瓷業不存在題目,這將使得我國陶瓷產品和廚房器具獲得極好的出口利好,有利于陶瓷業的出口。
亟需進行工業鏈分工
值得留意的是,因為產能過剩等原因,多家陶瓷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很不理想。其中,*ST冠福預計2012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500-4000萬元。
有關陶瓷企業表示,陶瓷企業上半年業績不好甚至虧損主要是因為銷售數目降低,均勻銷售價格比原預計下降,影響毛利減少。
有陶瓷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陶瓷行業目前需要進行工業鏈分工和資源整合,不同產品各有專業化的OEM代工廠商,各自專精于少數品種但產量規模大的專業化出產,將出產和品牌及銷售渠道進行分工和合作。將使有本錢競爭力的廠商越做越好,沒有本錢競爭力及產品技術能力低的產能天然淘汰。
對此,夏高生也表示認同:“陶瓷行業全工業鏈的經營,而沒有專業化的分工,造成出產面的資產投入太大,銷售面的渠道太復雜,經營治理難度高和用度太大。”
此外,鄒明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陶瓷業處于銷售淡季,市場需求低迷而陶瓷業卻產能過剩,解決產銷矛盾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進行。
“開源方面,陶瓷企業應開拓新渠道并逐漸降低產品價格進行鼎力促銷,進步銷量。節流方面,陶瓷企業應逐漸降低出產量,并修煉內功進步技術水平以及進行新產品的研發設計,知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鄒明曉以為,未來我國陶瓷業必需要進步技術水平,并進步研發實力,不斷的推出多樣化、個性化的高質量產品,以產品品質占領市場。此外,陶瓷企業應該開拓新興市場,避免行業高集中度競爭,在產品和渠道兩方面進行差異化競爭,進而晉升市場競爭力、占領市場。
關鍵詞:瓷磚切割機,多功能瓷磚切割機,陶瓷切割機,陶瓷多功能切割機,瓷磚加工設備,圓弧拋光機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羅村務莊小豐田工業區 業務專線:13418420197 (郭先生) 網址:http://www.superdogsworld.com
備案號:粵ICP備11004070號 佛山市深陶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